23. 第二十三章消除对立的唯一手段
谈判既是战斗又是合作,如何尽可能地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又能令对方甘于接受,是一
门技巧和学问。
安德烈。莫洛瓦说: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去做最复杂艰巨的工作,才是正确而聪明的做法。
云琛正是本着这个方针来消弭对方对自己的对立情绪,他深谙商业谈判中最忌出现对立情形,对立的火种一旦埋下,永远不会熄灭,而沟通是消除对立的唯一手段。
此刻,他们彼此就像冬天相互取暖的两只刺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过远达不到取暖的效果,过近容易刺伤对方,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既能温暖彼此,又不至刺伤对方,他也正是按照这个距离来把握靠近的尺度。
人类是奇妙而复杂的情感动物,人人自成一体,脾气各异,有时单一的个人也会随着时空的转移而改变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自我的认知,周围环境与他人的看法,产生极大的分歧与反差。
工人们之所以对民企控股抵制激烈,并非出于对他个人的成见,主观来自于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客观来自于对工厂难以割舍的感情,拼命想抓住最后这一根稻草上岸。殊不知这根稻草早已腐烂,轻轻一碰就粉身碎骨,根本无法负载他们上岸。
来的路上他认真反思了下,谈判久拖不决,与他这段时间过份强调关注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忽略了工人这至关重要的一环,自己作为一个接盘者,消除大家的恐惧,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委歪打正着地给了他这个阐明立场的机会。
女工满意地坐下,与几位同事小声讨论起来。
赵华良暗叫不妙,离间不成反被人家给策反了!上次谈判结束,韩朋提出选出三至五个工人代表列席旁听项目谈判的建议时,他就坚决反对。面对着一个能够掌控全局的谈判高手,自己这个学经济出身的副市长尚且力不从心,这些整天猫在车间不知商业谈判为何物的工人岂有不进套的道理?
无奈大老板求成心切,一心想尽早甩掉国棉这个沉重的包袱,一言九鼎地拍板实施这饮鸩止渴的计划,使本来就被动的局面越加举步维艰,下一步要想扭转颓势绝非易事。这种不满他还不能当着决策者的面表现出来,再三平复了下情绪,抬头看向潘治源。
潘治源却对云琛产生了浓厚的爱才之心,对立的立场会产生愤怒地反抗,强硬的高压手段得到的结果往往与最初的目的谬以千里,这个年轻人清醒地意识到对立更易激化矛盾,采取先入为主的手段轻松化解掉一触即发的矛盾,后生可畏。
市场经济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冲劲,敢为天下先的年轻人。国棉交到他的手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定会重塑国棉当年的辉煌。
历史证明,所有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程的改革,或多或少都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竞聘上岗说透了就是一种软实力的改革,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己抵得住一时,抵不住改革的洪潮。
他不是思想老旧不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之所以对这个议题持反对意见,个人感情占主导地位。作为一名从国棉大院走出来的工人子弟,对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自己的父母长兄长嫂都在那里奉献了他们全部的年华。
常委班子里有人背后说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迟迟不肯通过控股国棉的意向,怕犯政治错误,再回音河农场劳改;更有甚者,说他越老越贪恋权利。
扪心自问,他潘治源怕背负骂名是真,贪恋权利是假,从政近三十年,担得起两袖清风这四个字。身为主政一方的衣食父母,他更多虑及的是这些工人失业后吃饭穿衣的问题,竞聘上岗意味着数以千计的工人下岗失业,真到了那一天自己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他们那一双双无助空洞的眼睛。
偌大的会议室陷入静默中。
“云总,你刚才的话我们仔细认真地领会了一遍,论起耍手段动脑子我们这些大老粗不是你的对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家有过精辟的阐述:资本运作者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诱惑,他们就敢于冒杀头的危险。云总怎么看这句话?”一位看上去三十几岁戴着眼镜长相斯文的工人代表起身咬文嚼字地说道。
云琛忽略掉他意味十足的挑衅,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还有一句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那就是——经济关系可以把血缘关系撕开。换言之,在利益面前连亲情都不值一提,因利益暂时结合在一起的同盟又能走出多远?”
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想起简单单纯的安然,不知道她是否在酒店休息?或许已经说服哲带她去会同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