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第五十八章美好岁月之抗洪抢险【五】
第五十八章美好岁月之抗洪抢险【五】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我算是见识过了那是1974年的一个夏天 ;大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个星期,内地积水已达二米来深,低洼地段交通阻隔,内河水位直逼34米部分地段的子堤已超过1米,有的障院已经危在旦夕,人们都在准备撤离,老人们凭借着历史的经验枕戈待旦,不分日夜守护着自家仅有的一点财产,人们焦虚不安的等待着厄运的降临,7。12日凌晨4点14分在离家不足百米沅的百拐电排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不好溃院了,广播里一个男高音不停地喊着;“同志们不要乱,在百拐500米范围内的居民请就近上树等待救援,其他的居民请往南堤安全台转移,快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家在奶奶 指挥下迅速顺着早就准备好的梯子爬上自家院墙边有百年历史老柳树上,刚上树不到二分钟,洪水就铺天盖地,汹涌而至,一二米高的浪头裹挟着卷起的杂物,向前滚进,瞬间溃口出的房屋便轰然倒地,一时间天旋地转,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夕日繁荣的小山庄被咆哮般洪水给吞噬了,所有的树木被连根拔起,这……让人们始料不及。因为失去了树木的保护,失去了绿色森林的屏障,没有了任何可以和洪水抗衡的东西,洪水不由得人们不成为它的玩偶。让人们始料不及。洪水上飘浮着人们家中的一切。 雨还猛烈的下着,风还疯狂的吼着。 自己的村庄被人们自己毁了。毋容置疑,在 以院护院政策的感召下各地各部门都在加强各自堤院的安全保障,被动挨打是亘古不变真理,亡羊补牢也是人们奋起直追的至理名言,
然而抗洪抢险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
在树上,我们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眼看着奶奶一次次谢绝解放军冲锋舟的救援,她说;’谢谢,我们再等等吧,快去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接上岸吧”,而我们一家人却在一起就着矿泉水啃噬着奶奶早就准备好的干粮,眼望着
滔滔洪水渐渐平复下来,、回水湾卷来的家具越积越多,间或还有不少的家禽家兽裹扎其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的院子不算大,也就7、8千亩面积1500来口人256户人家,这次溃院有效地缓解了周边几个村的压力,是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如果我们的院子不溃的话,那相邻的有几万人的大院子就必溃无疑的了,舍身取义,两权相较。取其轻,是中庸之道,也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德了吧,接下来的事就是生产自救,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我们的先人,没有被灾难压倒,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一次次浴火重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以自强不息精神,先后战胜1974年特大洪水灾害,,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抗灾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周边兄弟姐妹们的情谊,是他们帮咱们度过了一道道艰难险阻,激发了我们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使得我们的家园比之以前更加光彩夺目,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