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人再次退回到一片灌木丛中。这就热带雨林气候的麻烦,任何一块空地,都有可能不知不觉中长出齐腰深的茅草,或大簇大簇的低矮灌木。当然,这也是擅长于丛林作战者的天堂,大自然,就是他的朋友,而敌人,甚至不需要自己出手,就已经丧命。
东哨楼外面,倭国人进攻用了五分钟,就被打退了。退下去后的倭人不知又在嘀咕什么,总之最少是七八分钟没有动静。
就在这时,倭国人的屁股后面,突然响起了“哒哒哒”的机枪声,接着,是30式木柄手雷的爆炸声!
“哎呀,长官(队长)回来了!”四个哨楼的守卫者突然战意大振,纷纷抱着枪跳下楼来,加入到仇鹰的队伍。
不过,[X界]出品的人却坚持在哨楼里,因为,哨楼居高临下,是控制倭人最好的战略支撑点。
有了仇鹰带回的有生力量的加入,不要说还有一挺机枪,即便没有机枪,仅仅只有三十支左右三八大盖的倭国浪人,也不可能是仇鹰的对手。
因为,在灌木丛密布的丛林里,步枪远没有手枪好用,当然冲锋枪很好用,可惜现在没有。
刚才,李露露的步枪之所以能在200米以上的距离建功,那是因为哨楼居高临下,视界开阔,如果李露露落到地面上,她的实际战斗距离也不会越出50米,因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阻挡视线的植物。
倭人与哨楼之间,本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倭人暂时无法攻下哨楼,但哨楼方面实际上也难以从根本上消灭倭人,原因就在于没有机动力量,而抱着一挺轻机枪跑进丛林,与手拿一支步枪的战力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二者都不太好用。或许,机枪的威慑力更大一些,但武夷村方面的人太少,经受不住损失,哪怕只损失两个人,其有序防守的局面就有可能崩溃。
仇鹰的回归,成了破坏这个平衡的终极力量,当然也让倭国人偷鸡不成蚀把米,把绝大多数倭国浪人都交待在了密林之中。
仇鹰不想用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作比喻,倭人不是骆驼,仇鹰也不是稻草。
仇鹰和四大猛人,都加入了追击倭国浪人的行列,不过,倭人比土著聪明得多,最终,还是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倭人跑回了坤甸的奈良商社,不过,那两个接受了小泉纯一遗言的倭国浪人却战死在了武夷村,从而让奈良商社最终的损失更大。
小泉纯一虽然只是奈良商社的普通理事,但却是惟一懂军事的理事,其关于军事方面的建言,从来都是被整个商社甚至被商社的上级所遵从的。
或许,两个倭国浪人真的把有关武夷村的消息传回到了奈良商社,还不仅仅是商社减少损失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倭国更早应对南洋的变化。
因为只有小泉纯一这种军队出身的人,才会明白武夷村的阻击力量,不但是军人,而且是绝对优秀的军人。可以想像,在积弱的南洋华人里,竟然有了一支由优秀的军人组成的军事力量,这个消息该有多么恐怖!
次日,参与牌坊村打击土著的两个班,在赵冬的带领下也回到了武夷村,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护村队也正式有了伤亡。一名队员战死,一名队员重伤,而重伤的队员在这南洋的热带气候下,能否成活还很难说。至于留守武夷村的队员被三八大盖留下的贯穿伤,都只能算是轻伤了。
再次日,仇鹰与所有队员们,举行了战死队员的遗体告别仪式。
在告别仪式上,仇鹰提议,将在武夷村外专辟一块地方,修建烈士陵园,为所有为华人利益而牺牲的各类人士刻牌立传,供我华人代代瞻仰纪念。
仇鹰的提议,让本来很普通的武夷村烈士陵园,后来成为了一方圣地,很多大佬都以死后葬入武夷村烈士陵园为荣,但是,在仇鹰当权的年代里,除了最早一批也即在1928年12月31日之前加入护村民团的将士有机会入葬武夷村烈士陵园外,其他人,哪怕你贵为元帅,也没这个资格。
而第一个入葬这个陵园的护村队员贺庆民,则享有绝对无尚的殊荣。南洋帝国的第一位烈士,为南洋华人的解放事业牺牲的第一位功臣!其事迹不但体现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更是被后世的文学影视作品反复描绘。
因为用鲜血浇灌的友谊,四村联盟于12月8日正式成立,这一天,是由何义德等村老选的,说在农历上是个好日子。遇到这类与传统有关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仇鹰不但不反对,反而还比较支持。以示自己非常尊重华夏的传统与习惯。
四村联盟,组成四村“议事会”,每村两票,外加仇鹰护村民团团长的身份,共计九票,决定四村重大事项。
四村联盟的内容,核心是军事联盟,其他三村,必须无条件地支持组建“四村”民团。根据此前议定的条件,四村民团的人数将达到200人。
四村联盟的实质,是推进华人的整合与融合,天下华人同祖同宗,但往往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阵,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
要形成合力,当然要有推力,这个推力,目前情况下的安全因素是一个,从长期看,必须寻找到一种利益链条,也即四村联盟,或者更大的十村联盟、万村联盟等,必须以利益为纽带,只要加入联盟,让大多数人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离开联盟,则享受不到这种利益。
要整合四村联盟的利益,仇鹰有些事得提前做了。他首先要做的是建设一个公路交通网络,四个村庄的位置,有点像一个标准棱形,各占一角,而武夷村才在最多边。即将到来的三零年代,美国已经普通了汽车,坤甸早就有了汽车,因此,仇鹰要做的第一件事,则是建设一条简易公路,能够通汽车,能够将四村物产运出来就行。
坤甸出北门,是有公路的,只不过出场四公里左右就没有了。仇鹰的任务,自然是从那个叫“八里店”的地方开始把公路接上。
只是修建一条碎石级简易公路,其成本竟然低至每公里只需要5000元的水平,但如果建设水泥路,则价格马上飙升到5万元。仇鹰没敢一次到位,先还是建设土路吧。理由非常简单,就是自己有钱,想买汽车,结果路不通,所以,只得修路了。
各类手续的报备,包括建设本身,都有赵明负责,仇鹰除了紧紧抓住军权外,其他的一律是甩手掌柜。但是,赵明不愧是华夏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学博士,将四村联盟的日常事务、建设事务等,事无巨细,全部办得井井有条。
说实话,如果没有赵明这群来自[X界]的助手,仇鹰可能根本不敢采取这种一边建根据地一边发展实力的做法,而极有可能选择华珙的“夺取”之路,搞建设,多累!哪有直接夺取,那么方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仇鹰坚信这句话,但并不迷信这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枪杆子里面不会出民生,哪怕就是抢来巨额财富改变民众生活,因为不事生产最终也会坐吃山空。
经济利益的事,得慢慢来,还是先抓民团吧。
四村民团的选拔,仿若节日一般。四村联盟总计只有3500人口,但前来参选之青年,就高达400人,加上围观的民众,竟然有近千人规模。
此次选拔,标准愈益科学,但第一条20公里跑,却是必须完成的。这个20公路徒手跑,已经不是考验体力了,而是考验心性。事实证明,体力是能够训练出来的,重要的是心性,譬如韧性、韧劲,能否吃苦等,都能跑出来的。
除此之外,文化水平作为补充标准。这次选拔,但凡外观看起来健康,能识字1000个以上者,可以直接加入护村队。
仇鹰认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一支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虽然华珙的军队文化也不高,但那是特例,没有任何可比性。
或许,有个词能够从侧面说明华珙军队的战斗力,这个词叫“大浪淘沙”!如果从最早的时期算,华珙的部队在他取得最终的胜利之前,估计至少被打死了三遍!查查早年跟随太祖上山的那些人,好多师长、团长一级的人物,都没有活到1949年。
他的军官,他的士兵,虽然文化不高,但百折不挠,九死一生,从尸山血海爬出来的人,再没文化再不会打仗也能学会三分。
民团招兵或许简单,但训练又是一件麻烦事。仇鹰所说的麻烦,是既要保证训练进度,训练不走样,又要保证民团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因此,仇鹰不得不将民团一分为二。将新兵交给赵冬等人训练,并从此前的老队员中选择其中其中适合带兵的人,去帮助新队员训练,最后,这些人有可能成为民团的基层军官。
另外一部分则是老队员中军事素质特别突出,相对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那么突出的队员,这部分人共有24人,作为战斗队员,随时保持战备警戒,而且由仇鹰直接管理,外界传闻,这是仇鹰的“亲军”,但只有仇鹰知道,他要在这24个人的基础上,发现、训练、培养尖端战力,为未来的特种部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