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两百五十节 调整(2)

第一千两百五十节 调整(2)

    中国自古以来,臣权与君权的博弈,都无处不在。

    哪怕是三国时期,汉献帝尚且懂得玩一招衣带诏来跟曹操掰手腕。

    至于强盛时期的皇权,也从来不缺乏有人敢捋一捋虎须的。

    秦皇汉武,唐宗天祖,都曾经遇到过敢于挑战的人。

    不过,这事情是要分情况和局势的。

    在考举制度制定之初,即使刘彻已经有今日的权势,恐怕也会被勋贵和官僚集团所非议和胁迫,从而不得不拿出好处收买和拉拢勋贵和官僚们来同意举行考举。

    但在考举制度已经推行了七年,总共送出上万基础官员的今天。

    这局势便已然对调了过来。

    即使刘彻是个泥塑的傀儡,只要他说出这个要求,便无可阻挡了。

    原因很简单。

    这就是大势!

    历史的大势!

    浩浩荡荡,堂堂正正,碾压过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今天的考举士子,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仅次于军功贵族集团的利益集团了。

    他们的影响力,没有任何人敢于忽视。

    毕竟,这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一两个县,更不是一两个郡国的年轻人组成的集团。

    他们是来自天下各个阶级,甚至包括了列侯勋贵和官僚士大夫集团本身的年轻人组成的强大利益集团。

    一个如此庞大的集团摆在那里,朝堂诸公那里敢装作看不见?

    在沉默了片刻后,大农直不疑就首先出列拜道:“伏唯陛下能明鉴万事,臣独奉诏而已……”

    这种能够刷声望的事情,直不疑向来就很热衷。

    而在直不疑之后,少府刘舍和大鸿胪公孙昆邪也先后拜道:“臣等附议……”

    这两个马屁精自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就连丞相周亚夫也挪动脚步,拜道:“陛下万寿无疆!”

    当周亚夫也领命后,此事,自然就没有人敢反对了。

    瞬间,百官集体拜道:“臣等敢不奉诏?”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心里面觉得委屈的。

    毕竟,这优待勋臣和贵族,自古就是传统了。

    哪怕是号称暴秦的秦帝国,尚且要讲人情,给贵族和勋臣以及高官的子弟优待。

    所以,当下就有人弱弱的说道:“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则乾坤,只是……陛下,自古荣养功勋贵戚,圣王之道……岂不闻,右贤左戚,国之根本……臣愚昧不达大义,死罪死罪……”

    这就是要拼命也要给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些特权了。

    虽然,他们的特权本就已经强大无比。

    刘彻略一沉吟,也知道,这个事情一个处理不好,恐怕要出麻烦。

    中国政治,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以理服人’。

    道理讲不通,那就必然有的是人会满腹委屈。

    相反,只要道理讲通了,则是无往而不利。

    就好比刘彻的祖父太宗皇帝,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长安即位的皇帝,本身并没有什么力量。

    但就是靠着‘讲道理’,生生的肢解了庞大的元老勋臣集团,放逐周勃等老臣,建立起无上威权。

    也像前不久的石渠阁之会,刘彻也是靠着‘讲道理’,借着儒家的嘴巴,拆散了强大的三老集团,至少,子孙后代基本上不需要再担心遇到门阀政治这种可怕的怪物了。

    当然,怎么‘讲道理’,也是一门学问。

    刘彻自也明白,在如今的中国体系下,想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那是痴人说梦。

    便是表面上的公平公正,也基本不可能。

    你看那些列侯们,只要一日还是列侯,就一天拥有强大的人脉和社会资源。

    他们的子嗣,一入伍,起点就至少是中级军官,甚至不乏有人入伍即为校尉、都尉的。

    这是公平公正吗?当然不是!

    但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不过好在,这考举之事,真正的列侯和军功贵族们,向来不爱。

    最多就是派几个不成器的庶子和侄子来凑个热闹,谋条出路。

    家族的精英,真正的优秀人才,还是将眼光放在军队和兵事的锻炼上。

    毕竟,汉家的体制,文官永远都被武将压一头。

    一般来说,假如有可能,不会有军官想要转为文职。

    相反,各级文官,做梦都想要领个军职。

    毕竟,这天下,只有军中方有黄金屋,也唯有军中可得颜如玉。

    想要逆袭,唯一的道路,就是成为军官,然后一步步积功,拜为将军,受封列侯。

    所以,刘彻知道,其实此事是可以‘讲道理’的。

    毕竟,他没有触及列侯和勋贵们真正关切的根本利益。

    考举制度诞生的官员,也不过是些两百石、四百石的小官。

    想到这里,刘彻也不禁轻叹,自己当初抉择的正确若今日的考举制度是一次只取数十人,而且一取就是高级官员,甚至是顶级官员的备胎。

    恐怕,哪怕是他想要改革这个制度,也要流血了。

    不杀他个人头滚滚,列侯勋贵和官僚集团也不会罢手!

    而如今,两百石和四百石的小官。

    对于贵族和勋臣们来说,其实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念及此,刘彻就道:“朕知有大臣不解朕之意……也罢,朕就与诸卿开诚布公,谈一谈此事……”

    刘彻将目光转向了少府卿刘舍,问道:“少府,朕听说卿有子侄,分别在元德三年和元德五年,取为甲等士子,可为何卿的子侄取得功名后,却闷闷不乐?”

    一说到这个事情,刘舍顿时就愁眉苦脸的拜道:“陛下,臣子侄,蒙陛下不弃,用为大臣,奈何士林有所议论称:竖子独赖父祖之威而已……是故,皆引以为耻……”

    刘舍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事实上,列侯勋臣们的子侄,自然有许多废柴。

    但也存在大量的精英。

    这些精英本就是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资源,即使是真的依靠自己的本身,也可以在考举场上获得优异成绩至少不会比寒门士子差。

    但是,正因为存在着加分和优待。

    所以,寒门的士子们,将这些勋贵子侄们全部划为一个群体,总觉得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着父祖的余萌才得以考一个好成绩。

    而勋贵子弟们却很难反驳。

    因为,他们确实获得了优待和加分。

    自然,类似的舆论和言论,严重影响了贵族中的精英子侄的心情。

    ……………………………………

    等下还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