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
朱厚照很迷惑,正好杨延和给朱厚照上完今天的课程,朱厚照顺便问道着!
“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听了杨延和的讲解,朱厚照才明白紫禁城的由来!
之前三位阁老三人分别早中晚给朱厚照授业的,后来朱厚照的推三阻四的,也就变成了每天晚上分别由三位阁老一同授业!
“三位先生,你们觉得儒家,法家,道家哪个更适合我大明呢?”朱厚照问道着!
听到了朱厚照这么的突然一问,谢迁,李东阳他们也不觉得奇怪了!毕竟朱厚照也不是一次两次的问他们这样怪异的问题了!
如果是弘治那样问,估计他们可能会觉得弘治皇帝是不是还没有睡醒,或者是不是今天没吃药啊!
朱厚照还小,他懂的不多!
沉思了一会儿谢迁说道着:“儒家的中心思想在诞生时是“仁”学,不过宋朝理学出现后,仁学消失了,宋朝理学尊奉的是孟子的“义”。孔子的仁,是用高深的道德修养去打动周围的人,就像儒家的《大学》中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才是儒家原初的治国思想。而孟子的义学,则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上,同时儒家的荀子却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他们义个开创义学、义个开创礼学,一个用义来牵动大众的道德修养,一个用礼来约束大众的恶的习性。而韩非子出,其认为礼不足够约束众人恶的习性,而应该要用法律来制裁。这个就是法家的治国观点。孔孟之学,陷於流弊,哪么就会出现司马迁所说的“儒者以文乱国”或者“宋儒以理杀人”等情况,法家陷於流弊就会出现秦朝的残酷统治。所以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够单一的使用,治国时,遇到哪种情况,就用哪种“药”(也就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来医治,而不能单纯的只用一家。要不就像病患刚开始服用医生的处方,病痛消除后,依然还在服用医生所开治病的药物,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呜呼哀哉的。”
听着谢迁那一大片的呜呼哀哉,朱厚照就郁闷,想给谢迁来个一脚!
但是算了忍着!
“李先生,你认为呢?”
“回皇上,老臣意见和谢阁老也差不多!儒家治国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就是用道德束缚人!
法家治国就是立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就是用法律制约人,赏罚分明!
道家治国就是无为之治,处理事物顺其自然,施行教化不托空谈。任万物按其自身的规律发育生长而不造作事端,让万物繁衍生息而不据为己有,恩泽万物而不矜持,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正所谓顺乎自然,养民以静,不扰民,藏富于民而后才能国家富强。
听了谢迁和李东阳的话,朱厚照思绪了起来!
喃喃自语道:“儒家治心,法家治权,而道家,治于神”
朱厚照说实话也不喜欢儒家!正是因为所谓的儒家学说,以儒家治国,把中国坑的不轻啊!贪官污吏一大把!不知道思取!把脑袋都给学坏了!
但是朱厚照也不能说出来吧,毕竟在他眼前的几个阁老就都是从儒家学派里面出来的!
但是儒家也毕竟不是一点用没有的!没有了儒家那么人的礼义廉耻还有吗!还有节*吗?朱厚照想得是:儒法道相互结合,一起运用起来!才能大明建设的成一个强大的帝国!